灯盘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灯盘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一亩田非议缠身溯源不接地气不懂农业尖舌黄耆

发布时间:2020-10-19 02:50:17 阅读: 来源:灯盘厂家

一亩田非议缠身溯源:不接地气不懂农业

致力于“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自7月陷入“数据造假”风波以来,又发生全国范围内的裁员事件,引发业界关注。在这些事件背后,不懂农业、没有玩转互联网等质疑声不断。究竟农业“互联网 ”之路应当怎么走,业界专家指出,仍需在不断培育市场的前提下探索前进。

身为一亩田产地专员的杨威(化名),怎么也理解不了,8月28日当天,他还在尽职尽责跑农户、拉客户,晚上突然就收到了被一亩田辞退的邮件。

“事先没有一点消息,一亩田就以‘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要与我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杨威说。

而杨威的遭遇,只是一亩田全国范围内大裁员的一个缩影。

据知情人士透露,致力于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的一亩田,此次裁员涉及人数超过1500人,75%的产地一线员工被裁,一亩田各大产区可谓“满目疮痍“——鲁苏大区苏北区域仅剩6人、宁夏区域仅剩3人、南京区域仅剩6人……

此次裁员事件的曝出,让刚刚平息完“数据造假事件”的一亩田,又遭遇了诸多质疑——投资方撤资、资金链断裂、拖欠员工工资及绩效奖金、大宗农产品电商模式走到尽头,各种说法都在持续发酵。

而一亩田所聚焦的农业领域,究竟应当如何走出一条“互联网 ”之路,也引发了业界人士的思考。

辞退“违规”员工毫无预兆

“因你存在公司《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违规事项,达到了《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决定于2015年8月28日与您解除劳动合同。”

这样一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自8月28日晚开始,陆陆续续被发送到了超过1500名一亩田一线员工的工作邮箱中。

一些多留了个心眼的员工,在收到通知的时候,就将这封辞退邮件的内容给截图保存了下来。不久之后,这些被辞退员工的工作邮箱便无法使用原有的账号、密码登陆。

“发生这件事之后,很多同事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们这些被辞退的员工,自己组建了几个微信群,专门用来沟通此事,并商量之后该怎么办。”杨威说。

8月30日中午,在杨威收到辞退邮件的两天后,一亩田在其官网上发出声明,将此次辞退员工称之为“刮骨疗伤”。

“公司在自查过程中,发现销售环节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公司高管层非常痛心——这些违规举措,虽然体现在个别员工个人的行为操守上,也折射出公司的内部管理流程缺陷。对于近期因此被辞退的员工,他们与公司共同走过了初创期的一段日子,为一亩田的发展作出过他们的贡献,对此,公司在感恩的同时,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声明如此写到。

对于一亩田的这种说法,杨威表示无法理解。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据他所知,他和一些被辞退的同事,收到的都是这样统一的合同模板,并没有关于辞退原因的进一步说明,“如果是因为存在违规及不诚信现象,最起码也得把我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的哪一项规定、应受到怎样的处罚给列出来吧?这样模糊的说法,太不合理了”。

“而且,一亩田声明中说,问题出现在‘个别员工个人的行为操守上’,但是这次辞退的人员,数量众多,怎么也不能说是‘个别’吧?”杨威质疑,“光我们几个微信群里的人数加起来,都已经好几百人了,这还没算上一些没有拉进群的被辞员工。”

法治周末记者在一亩田被辞员工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中看到,除了对此次裁员事件不理解的抱怨外,不少员工反映,一亩田还拖欠着他们的工资、绩效奖金、私人垫付款,甚至一些采购商的货款还没有到账。

“钱都是小事,关键是信誉没了。很多客户都是相信我才会选择跟一亩田签约的,如此下来名誉都毁了,这是怎么也还不清的。”一名员工打出这样一段话,附上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法治周末记者试图向一亩田官方了解此次裁员事件更加详细的情况,但一亩田方面工作人员表示,声明已经发布,除了声明内容,暂时无其他补充。

在声明中,关于外界盛传的投资方撤资一事,一亩田也给予了明确的说明:“到目前为止,一亩田的七个机构投资基金充分认同公司的业务方向并积极支持公司发展,从未有任何形式的撤资要求和行为”;此外,一亩田也在声明中承诺,“对于一亩田的客户,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双方合约进行履约”。

一亩田模式被指“不接地气”

一直以来,一亩田都是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不断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1年的一亩田,截至目前一共获得三轮融资:A轮融资于2013年12月完成,由红杉资本投资,金额为数百万美元;B轮融资于2014年7月完成,由光信资本、红杉资本投资,金额为2000万美元;2015年7月,一亩田又完成了C轮融资,但具体数额不详。

然而,当资金源源不断涌入一亩田账户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显现。7月,网上曾有文章曝光,称一亩田的网站数据存在一些诡异的错误,比如采购数据中出现“6小时前刘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等异常精准的数字;而“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的数据,也被指大大超过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

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裁员事件,更是让业界普遍怀疑,一亩田“打造大宗农产品交易B2B平台”模式,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对于这种现状,多位业界专家表示,根源在于:致力于帮助中国7亿农民“轻松买卖农产品”的一亩田,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懂农业。

“一亩田不懂农业是其内伤,导致了它的模式无法落地。”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如此评价。

郑春晖表示,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一切还是要以农业为基础,只有在农业上有良好的运营,加入互联网元素,才能有所发展。

“一亩田的模式,没有看清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我国农业发展远没有达到社会化、市场化的情况下,简单套用互联网技术来做农业“互联网 ”,很不接地气。

“首先,应当看到,我国农业还是以家庭化生产、小农经济的模式为主,每个农民手中的地不多,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多。这就会导致农产品的生产、买卖随意性很强,不适合大规模的互联网交易。”马文峰说,“其次,我国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仍有待提高,很多农民根本不会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的买卖、交易,即便会用,要让农民将如今线下的买卖放到线上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本很高,并不切实际。”

马文峰的这种说法,在杨威看来很有道理。杨威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就他工作的情况而言,一亩田的一线产地专员在开展业务时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困难。

“我们跟一些农户和采购商谈一亩田的商业模式,很多人都不买账,最多就是通过一亩田网站上看看信息,之后仍然需要现场看货、线下交易。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产品很多时候需要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才能放心交易,以当地销售为主,货物拉远了,物流成本会上升,还会有变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产品的价值不高,拉几车蔬菜水果也才几万元,干嘛非要上网站上去达成交易、转账支付呢?现场看完就直接付款、拉货走人。”杨威说。

杨威表示,从农户的角度来说,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好坏,更多是由于农产品市场行情决定的,与是否需要有一个平台帮他们卖农产品的关系不大,“比如要是苹果卖得好,即便没有什么网站、平台促进销售,农民也不愁卖不出去;要是行情不行,再怎么促进也没人买”。

而从采购方来看,杨威认为,很多采购方早就有自己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一亩田的这种销售模式仅提供线上交易信息,并不能突破这块市场。

“一亩田并不会进行验货,对货物质量不提供任何保障,完全靠交易双方自主协商。这对于已有供货渠道的商家而言,吸引力有限,我们在这一块的工作也很难开展。”杨威说。

劳动密集型难称为“互联网公司”

除了被指不懂农业之外,马文峰还认为,一亩田作为互联网企业,对于“互联网”这三个字,也没有玩转。

“一家有着3000名员工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吗?”马文峰反问。

马文峰认为,互联网企业应当是技术创新型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减少人的劳动,而不是依靠自己庞大的员工体系来进行业务的推广、维持,这样一来,反而成为了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

“阿里巴巴、百度做到世界级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服务,才有两三万名的员工。一家互联网创新公司,业务还没有做到多大就有了3000名员工,说明它的模式还是有些问题。如果一亩田没有良好的业绩支撑,它一定无法维持。”马文峰说。

而杨威表示,就他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一亩田的盈利模式,直到现在他也不是很清楚。

“一亩田对于在平台上传产品信息并不收取费用,而如果供求双方在平台上交易,一亩田也不收取抽成和手续费。只有对于所谓的‘金牌供应商’,一亩田才会收取一些保障金,1000元至2000元不等,交了保障金的供应商,发布的信息能够排在前面、更容易被发现。但这些保障金,最终也是会退还给各个供应商的。”杨威说。

在马文峰看来,一亩田把摊子铺的太大,也许是这次裁员背后的直接原因:“雇佣这么多员工意味着非常高的人力成本,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一亩田没有弄懂农业:要是这个平台足够好,以其搭建B2B交易平台的思路,为什么还要有这么多一线的地推人员去拉客户、推广呢?”

警惕:农业电商

虚假繁荣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李含

“一亩田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农村电商的虚假式繁荣。”在著名IT评论员姜伯静看来,一批自身实力不足的创新企业,没有能力做好农业电商这么大的一块市场。

而对于一亩田广受质疑一事,姜伯静表示,也要看到除了企业自身之外,外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常常说某家创业公司炒作、过度包装、数据造假,但是我们有没有看到,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整套成熟的媒体公关流程?很多媒体在报道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反而添油加醋,给整个互联网市场制造了浮于表面、没有实质内容的虚假繁荣。”姜伯静说。

姜伯静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也应当对各种互联网创业热潮降降温,多从实际出发、办点实事:“自从‘互联网 ’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很多地方政府都会拿当地发起或者招商的‘互联网 ’项目作为政绩来贴金。但是,对于这些项目的可行性,政府有没有把好关、进行过评估,恐怕只有他们自己能说清楚。”

姜伯静表示,他对农业“互联网 “这条路还是看好的,但这也是有限度的;要做好农业“互联网 ”,姜伯静认为,要满足几大条件:“首先,要切合当地实际,我国农村的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的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适合开展农业‘互联网 ’的探索,但是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盲目探索‘互联网 ’,并不实际。得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有大规模的集体性需求、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这些是几个决定性的因素。”

其次,姜伯静还提到,需要当地政府切实的调研和考察,提供相关信息、政策的支持,辅助企业更好地开展业务。

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则认为,互联网 农业,要从农业出发,互联网平台只能作为催化剂,一切要从基础来出发。

“农业‘互联网 ’的未来,还是要从农村走起,了解现阶段农业的运营模式与渠道发展。农业领域的大多数问题,还不可规范化,要结合互联网,需要争取让不可规范的产业规范化,才能使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郑春晖表示。

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坦言,即便一亩田的模式出现一些问题,但这种探索,对于整个农业“互联网 “未来的发展而言,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一亩田作为先驱者,至少培养了一部分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意识与习惯,为未来农业‘互联网 ’的全面铺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是一个需要慢慢培育的市场。

看妇科疾病专科医院有哪些

正规骨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门诊